新闻资讯
我们将不断超越自我,一如既往地为客户创造价值,努力以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的长久信任!
从P30光学反应供应链,看华为将来的“机遇”和“风险”
听说华为p30的备货量惊人预备了1600万台,富士康得到华为P30订单。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当前苹果“自身难保”,全国供应链正围绕着华为转,这对于华为及其供应商而言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时机……。
3月26日,华为在巴黎公布P30全系列手机。该型号手机最大的闪光点,取决于P30?Pro后置四摄的颠覆式创新——全世界首款潜望式长焦镜头商用手机,被网友亲切称之为“望远镜+夜视仪”。
华为P30系列的实际叁数我们姑且不提,其独一无二的功能测试也在诸多真机体验视頻中足以呈现,无需过多的溢美之辞。业内更关注的是:究竟是哪些光学供应商为华为提供了这般彪悍的光学元器件?
对此,数码博主@摩卡曝出了华为P30及P30?Pro的光学系统供应链。由表中所知,P30系列的光学系统供应商主要以台系主导,本土的欧菲科技正全力追赶;而影像芯片仍以日系为主,尤为是索尼的主导地位仍無人撼动。
除此之外供应链发出了重大消息,听说华为p30的备货量惊人超过了1600万台,富士康得到华为P30订单。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现在苹果“自身难保”,全国供应链正围着华为转,这对于华为及其供应商而言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机会。
对此,国际电子商情邀请面包板社区博主“天涯书生”,从华为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华为未来的“机遇”和“风险”。
作者简介:“天涯书生”,拥有十多年在通讯和ICT行业从事供应链管理工作,先后富士康科技集团和紫光集团下属H3C工作,对供应链管理有着独到的观点和看法。
初次知道华为是2004年?,我还在广州天河区的石牌读书,正巧我的初中同学在周边的“神州数码”做软件工程师?。时不时的他也会去学校食堂吃个饭?,一是便宜?,二是华师的妹子知书达礼,贤慧俏丽。有一天他突然带着自豪口吻跟我说“我以后要去华为”,让我思维中认知到这是一家特别厲害的企业,他说有好多理工的同学都去了华为,而他也在2005年左右正式加盟了华为研发,目前还在上海从事市场体系的工作。
时间到了2019年,华为已经是年收入?1085亿美元的庞然大物,华为从以前的默默无闻,开始走进了很多老百姓的生活乃至茶余饭后。
1.每次回到三线城市的湖南老家,开塑料厂的表哥都会摆弄他华为手机,而且会偶然不经意说一些来路不正华为的英雄事迹,也不知道他从那些不靠谱的媒体得到的消息还是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瞎编虚构,总之在他心中,从事实业的他,华为就是英雄和厉害的象征。
2.还有我家做化妆品和服务业的小书,也会偶然发出几个关于华为的论调,华为今年又怎么怎么了,言下之意,华为在中国的商人心目中也有着很神圣的象征意义,毕竟他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符号,尽管他也不知道华为真正做的是什么。
3.最糟糕的就是我自己,每次会被一些小城的同学朋友问到,你在哪里工作,我会先说我在某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以前的华为。
因为大多数中国人心里是非常认同“华为”二字,而我懒得去纠正和补充,他们也不关心这样的差异和不同,也不想搞明白这个行业。
从坊间的各种实例,已经可以了解到华为在中国的影响力,他改变了无数的理工科的大学生的命运,也间接影响了无数的中国家庭。
说完了实践,我也说说理论,企业竞争比较流行的分析方法是“波特五力分析”,尽管这个模型有很多不足,我在后面补充,我先从五个方面分析:。
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1.1?原材料。
a.华为运营商事业部、华为企业事业部和华为消费者BU的核心元器件,华为可以部分或者全部掌握关键技术.?比如射频的关键芯片、手机的海思芯片、服务器的ARM?芯片等。
b.非核心器件和原材料有大量的优质供应商资源,而且华为因为规模庞大,有着足够的议价能力。尤其是国内的原材料供应企业都会争取华为的订单,为华为服务。
c.无法自制和国内供应的国外原材料,依据经验和推理,华为会先采取大批量采购和不同厂家备份获得,对于屡次遭遇“卡脖子”的会考虑收购技术,控股或者到最后自己开发来满足。
d.华为在国内间接扶持了很多元器件供应商,比如京东方、天马、深南等等,国内厂商的崛起对于华为的供应商体系有着更好的未来。
e.华为云事业部主要是服务,元器件业务应该不涉及,云服务的设备也是华为自己提供。
1.2.产品设备代工商。
华为的产品线很广,主要的代工商有海外的伟创力、台湾的富士康、国内的比亚迪/闻泰/华勤等等,EMS?体系能和华为具备巨大议价能力的确实很少,也许是代工行业的性质决定。
综上所述,华为在供应链领域具备的优势应该在相当长时间不会有巨大风险。
2.行业内竞争对手。
2.1.运营商BU。
行业内的领军者,无论是技术研发、专利储备、人才储备和销售规模,爱立信、中兴、诺基亚都无法构成实际性威胁,至于三星只能在韩国“自娱自乐”。
2.2.消费者BU。
华为市场份额仅次于三星和苹果,预估今年将超越苹果,销售量位居全球第二,未来3年在销量预计能够超越三星。尽管沒有运营商BU具备的巨大领军优势,但是在行业内絕對是非常领先的企业,并且由于集团规模和技术优势,抗风险能力远远大于单一的手机企业,比如国内的酷派、金立、天语、以及台湾地区的HTC?,华为手机短期不会遭遇相似的情形。
2.3.企业业务BU。
该业务是华为相对比较弱的部门,IT/CT融合的部门,IT业务主要是面对传统的HP、DELL,网络业务主要是思科和瞻博网络等对手。
从全国销售规模来看,华为还不具备领先优势,但是发展速度迅猛,尤其是在AI浪潮出现以后,华为凭借集团的研发优势,在计算芯片继续发力,而且凭借企业集团的优势发展ARM生态服务器,未来发展非常值得期待,在中国国内是絕對领先,至于在全球市场上领先还需要一定时间和积累。
2.4.华为云BU。
云计算事业部网络商了解到比较少,但是国内的云业务阿里领先的优势比较明显,华为尽管有财力,人才和硬件研发的优势,但是需要领军需要持续努力。
综上所述,行业内对手短期无法威胁到华为的成长。
3.替代品的威胁。
华为目前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基本上完全竞争市场,全是有替代品的,但是由于华为本身产品和品牌的优势,目前还没有替代品可以完全替代华为产品,也暂时无法推断到某一种颠覆性的产品会给华为带来非对称的打击,比如美团打败了方便面。
4.行业竞争门槛。
4.1.运营商/华为云/华为企业。
这些都是属于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行业,行业内的玩家都是大型企业,技术门坎较为高的,短期内如果无颠覆性技术,几乎无法涌入对华为造成巨大威胁的的新进入企业,像李一男的港湾网络的情况,現在对华为根本沒有大的威胁。
4.2.消费者BU。
消费者BU的玩家比较多,情况相对复杂,前有互联网的小米,后有线下高手OPPO和vivo?,都虎视眈眈。
这个行业的技术门槛降低,随着技术变革和消费习惯的转变,会有更多不同类型的加入竞争,当然从当前看到的锤子手机/安卓之父手机/周杰伦手机都没有办法改变格局,但是手机行业的起伏和稳定性收到终端消费者影响很大,容易发生巨大变化的行业,领军优势容易过山车,企业变更迭代的情况概率比较大,从NOKIA到HTC、黑莓,到三星和苹果,危机都是时刻存在的。
从行业进入来看,华为整体上是具备比较高的行业竞争优势,短时间内不会被轻易挤出和替代。
5.客户的议价能力。
从华为的各个BU的规模来看,具备议价优势的始终是华为,不可说华为“店大欺客”,但是事实上华为具备的议价优势和品牌/技术和服务优势,短时间很多客户无法可轻易替换掉。当然手机除外,消费品的议价是个人决定的,价格随个人影响比较大。企业设备和服务则是无法轻易去更替和选择的,这个是华为具备的议价优势。
根据以上五个方面粗糙的分析,华为在这个模型里面的确可以展示出强大的竞争优势。
但这个模型侧重于产品/行业竞争,对于组织内部管理/大的外部环境等都是没有涉及的,下面我从其他方面分析华为未来发展的风险。
(1)过于庞大的组织,会导致官僚主义和效率下降。
我没有去过华为内部,但是在互联网和出版书籍上得知,华为高层对于内部的官僚主义是较为抵触的。从IBM/通用等过去的经验都可以看到,企业一旦庞大,就会面临巨大的官僚主义和组织效率问题,华为如果这个问題上处理上沒有恰当对策,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风险,碉堡总是从內部瓦解是不变的真理。
华为内部也多次换血、轮岗、派遣干部到海外,重视一线的员工和战斗者,目标就是解决战斗力的问题,战胜官僚主义和可能低下的工作效率。
(2)美国政府和部分西方国家的的制裁和封锁。
近年来,华为遭遇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极其严厉的市场封锁和制裁,虽然华为在技术、管理和市场上有着比较大的优势,但是非市场化的竞争壁垒和制裁会给企业发展带来许多障碍,需要国內政府、行业协会和专家等各方面给出建议和支持。华为也需要适当的公关和市场策略去面对这个巨大的不利因素,华为沒有办法借鉴之前被美国制裁的东芝,去向美国赔礼道歉,只能按照时局的變化去變化。
(3)神化华为的媒体:包括不负责的媒体和培训机构,出版商和自媒体。
我先举几个骇人听闻的标题:。
绝地反击,华为一夜之间把57家工厂撤离美国,美国损失惨重;。
逆袭,华为再一次为中国争得荣誉,美国网友热评华为的操作系统;。
又一个!日本疑似禁止华为5G设备,华为:后悔别找我;。
7000多亿!华为让世界不再平静,让前巨头们彻夜无眠!
华为应向世界道歉,因他美国不仅启动6G还认定5G都不安全了。
如果都是这样不负责任的媒体新闻,会给华为的客户,华为的敌人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还有那些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都没有搞清楚华为,就死命的宣传狼性文化,胡乱的出书,留给国人的华为都变得不近人情?,需要纠正和避免。
华为只是一家技术领先和市场领先的中国通信技术公司,过分的神化和不负责任的贬斥都对企业没有任何好处,都会被别有用心的个人和机构利用,给华为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4)集团重组和变革。
华为的规模已经十分庞大,如果根据欧美的企业管理,足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大企业。但是中国的企业或者亚洲的企业都喜欢集权、大型集团,比如三星、LG和现代、日本的东芝、松下和索尼。集权的恶果在近些年显现,日本企业由于亏损严重,开始大量分拆事业出售,比如夏普出售LCD、索尼出售笔记本、东芝出售半导体。
华为的战略是不受大型财团和基金左右的,全员持股的方式可以让华为自己掌握华为的运营和战略方向,但是后续华为在重组和并购上做出变化,像之前联想集团分为联想和神码;或者像惠普成为惠普和惠普企业,包括出售安捷伦;西门子出售照明和半导体,飞利浦出售手机业务等等。
当然,这个只是一个假设的命题,最终华为是否会做出巨大的重组和变革,也许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企业集团,但都是假设,都是依据企业发展规律来做出的推理和假设,千万不要当我居心叵测。
最后,我郑重声明:论述华为的机遇和风险估计一本书都写不玩,我只是综合个人所见所闻论述,五力分析绝对未抄袭网络。而我,也衷心希望华为的未来会更加卓越,更加美好,未来中国有更多像华为一样的企业,强大我们的国家。
有各种补充和意见,欢迎各位交流和沟通。
关于怡海能达
深圳市怡海能达有限公司(SHENZHEN E-MANTECH CO.,LIMITED)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一亿人民币,其前身是有近十年发展历史的深圳市海能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现由英唐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131)控股。公司致力于成为中国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首选交易平台,目前是日本村田Murata一级代理商、AVX代理商、尼吉康Nichicon代理商、飞利浦Philips电源代理商、KEC代理商、芯导Prisemi代理商、艾华Aishi代理商、晶丰明源BPS代理商、朗明纳斯Luminus代理商、新世纪GPI代理商、艾笛森Edison代理商、泰凌TELINK代理商等。产品涵盖通讯、汽车、工控、医疗、家电、照明、电源、安防、新能源及消费电子等领域;业务遍布香港、华南、华东、华北、华中、西南等区域。